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和优化结构有关工作,确定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听取关于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工作汇报并提出要求。(4月30日中国政府网)
说到劳动,巧了,今天就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有人提前几周就盘算好了去哪儿旅游,有人潜心研究比较哪家商场折扣多,有人早已下载了喜欢看的影片,而有的人却还要加班。说到加班的原因,可能是老板要求,不加班就走人;也可能是迫于生存压力,煎饼果子都涨价了,假期去哪儿都人多,加班还能拿加班费。职场压力下,从容、优雅、自信、不疾不徐、有条不紊等等这些林语堂笔下中国人曾具有的气质似乎已与年轻工薪阶层无缘,甚至中产阶层对此都望尘莫及。
何至于此呢?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国际劳动节的来历。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16000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流血斗争,获得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 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劳动节是反思劳动尊严、劳动价值、劳动保护的日子。
一百多年前,罢工工人在《八小时之歌》里唱到,“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争取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归自己!”如今,出身贫苦一代的中国中产阶级,经常谈论的是买房、买车、孩子上学等话题,物质上的紧迫感、压力感让他们放弃了精神上的追求。即使五一放假,他们也难言轻松。庸碌的生活状态下,暖阳花香都不抵闪闪发光的金子,林黛玉似的伤春悲秋更显矫情,他们更喜欢厚黑、成功、励志类典范。
几十年前,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里写到,“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实际上,谁也不想成为“赚钱机器”,如果劳动体面、物质丰裕、生活有保障,谁都可以风花雪月、富有生活情趣。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住房、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应该逐渐完善。“劳动光荣、创造伟大”不能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它更应成为鲜明的政策导向和价值指引。辛勤劳动能收获丰厚回馈,踮起脚尖能触到梦想,年轻人的生活不是充满了一地鸡毛似的琐碎,他们才有精力谈诗歌、谈理想,精神世界才不会是一片荒芜。
一勤天下无难事,用辛勤汗水浇灌梦想之花的前提是劳动者有劳动平台,其次是他们的劳动能得到尊重,而当他们的权益受到侵犯时也要有申诉渠道。令人欣慰地是,尊重劳动、完善创业就业环境、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也是新一届中央政府致力倡导的方向。从十八大报告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在不断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职工表达合理诉求通道,政府要购买基层服务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在又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强调,进一步依法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一要加强就业服务,建立终身职业培训体系。二要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加强安全防护和职业病防治,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三要健全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使劳动者工资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严厉打击恶意欠薪。四要完善社会保障,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让亿万劳动者工作更舒心、生活有保障。
可以说,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针对十八大在劳动与就业方面提出的任务,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了具体的落实办法。几项措施立足当前现实,有的放矢,既重视制度建设与完善,也强调制度的刚性落实,体现了改革精神。
当前,经济增速有所降低,企业整体效益水平有一定下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根本利益更有可能遭到侵害。针对这种情况,更加不能放松对劳动者的尊重和保护,必须改进服务、加强执法、完善制度、保障落实,使每一个劳动者都能“体面劳动”。
我们需要有尊严、有保护的劳动,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肯定劳动价值、倡导和谐的劳动关系、强调“体面劳动”,是对劳动节最好的人性化诠释。(中国经济网 武晓娟)